戶型結構分析: 1. 入戶視距狹長,空間分布不均勻 2. 陽臺使用率較低 3. 過道狹長的問題導致采光不均勻,有局部暗區(qū) 4. 廚房操作空間不足 5. 收納分布混亂,功能性較差
解決方案: 1. 打開書房與陽臺之間的墻體,讓其充分“吸收”采光,考慮到過道狹長有暗位等問題,我們把書房的墻體進行拆分,并做推拉門形式,把光線引入室內,在提升采光的同時也創(chuàng)造更加優(yōu)質的通風條件 2. 打開生活陽臺與廚房連接的墻體,擴大廚房提升使用率(習慣:烘干較多、基本不晾曬,但我們還是預留了晾曬去,放置在休閑陽臺最右側) 3. 左側陽臺用做家庭休閑區(qū)域 4. 主臥進門區(qū)域右側偏移,利用凹位來增加主次臥三組收納,過道盡頭也可擺放收藏的飾品,減輕過道狹長帶來的視覺“浪費”
以上是打開后視角,特意挑了個跟量房時差不多的天氣去拍攝,怎么樣,差距很明顯吧!
淺灰色的皮沙發(fā),還有圓形的組合茶幾,漸變的地毯,現(xiàn)代風的沖擊,讓人眼前一亮,在軟裝搭配上,落地燈和沙發(fā)也很出挑,多種元素,別樣風采。
客廳是生活空間的公共區(qū)域,營造豁然開朗,寬敞舒適的體驗感,開放式的客餐廳,視覺效果更加明亮,電視背景墻是大理石,電視內嵌,削弱了冷淡色調的清冷之色。
過道是一個家的承中,串聯(lián)著每個空間,讓功能區(qū)之間彼此獨立而又和諧統(tǒng)一,原木為墻,將將氣質融入自然,身輕氣輕,心安寧,得自在。
餐廳與客廳是連通的一體化開放格局,餐桌和吧臺相結合的格局,后面是一排的展示柜和料理臺,空間利用精致而浪漫;餐廳靠廚房,原木長形的餐桌搭配米色餐椅,用一盞藝術的金屬吊燈照明。
家的意義無關財富多寡,空間大小,權勢地位,更多的是一種精致的生活,空氣中的脈脈深情,一種舒適和穩(wěn)重,一種心安與寧靜。
廚房呈一字型布局,長臺面與上下收納柜相結合,讓屋主下廚得心應手,收納所向披靡,大大的廚房,一家人一起做飯聊天也是極好的。
頂部的吊柜是封閉式收納空間,可以放點小電器與各種調味料,生活就是五味人生,永遠充滿驚喜,充滿飽含熱愛。
主臥是休閑放松之所在,在設計初衷,想要通過不同材質的墻面,而讓空間富有層次感,超大的窗戶讓房間寬敞明亮;床頭柜、吊燈,簡約大方,時尚與藝術氣息彌漫在空氣中。
臥室,經(jīng)典黑色硬包,在柔和的燈光之下更顯質感;大面積的白色衣柜,收納強大,旁邊是同色系電視柜,但這樣設計,能確??臻g開闊不顯擁擠。
兒童房從配色到元素,從空間結構到材料品質,都強調生活的舒適性,上下床設計,滿足生活需求,也解決了臥室面積小的不足,美好和愉悅,天真和灑脫,無憂無慮,是童年的獨特色彩。
書房背景墻墻是一面收納柜,透明玻璃的設計,讓取用物品一目了然;空出的活動空間,布置辦公書桌,舒適的座椅,無論是工作還是優(yōu)秀,都讓體驗感達到極優(yōu)。
將面積的利用的恰到好處,黑色為主的書房沉靜而低調,溫暖的燈光,白色座椅點綴,亮色提升氣質,增加了生氣。
一個大大衣帽間,相信是很多人的夢想,原木打造兩排衣柜,頂天立地的設計,收納功能十分強大,自然優(yōu)雅兼具,每天早上男女主人一起挑選,一同出門,也是很有情調。
樸素的茶室,展現(xiàn)的是一種寧靜,一種靜雅,一種在繁忙都市中的一片凈土,生活需要一些“斷舍離”,需要摒棄繁瑣與艷俗,歸于單一,歸于簡單。
衛(wèi)生間,以白色、黑色做為主色調,水磨石耐磨耐腐蝕,大理石精致而美好,根據(jù)空間的結構進行合理分布,干濕分離,功能獨立;布局,合理的分布了各個功能區(qū)。 空間雖不大,但是在細節(jié)上很是用心,臺下盆防噴濺,柜下留空易打理,呈現(xiàn)簡潔干練的現(xiàn)代感。
評論( 0)
查看更多評論